2006年7月23日 星期日

集體誤會

鳳雛隕落的地方  三國裡有一龍一鳯,諸葛孔明是卧龍,龐士元是鳯雛,衹要得他們一人就可以得天下,最後這兩人都落到劉備陣營去,但他最後還是沒有統一天下。諸葛孔明是被三顧茅廬請出山的,龐統則是樣子不好看,孫權不器重所以才投向劉備的。

  龐統最著名的故事就是在赤壁之戰中,為吳蜀聯盟供獻了「鐵鎖連環計」。何謂連環計?第一,把大風浪中不穩定的船隻連環鐵鎖起來,對曹操是個好計策;第二,對曹操的這個好計策,對吳蜀來說是更好的計,所以是連環計。

  最近,我在家裡發現了連環計在廿一世紀的應用,但沒有人頭落地,一將功成萬骨枯的淒凉,故事是這樣的。我有個在餐館工作的親戚有很多茶具,都是供應商送的,他送了我幾個,我把它們收了起來,後來也忘了。

巴生的好東西  因為我時常會在星期天早上吃肉骨茶,吃多了就自己去買個茶壼,主要是店家提供的看起來都不太衛生。買了之後,才知道原來紫砂壼也不便宜,這時也想起我之前有三四個茶壼,所以就把它們都擺在客廰,也沒有想到這樣的擺放會帶來甚麼。

  在我搬家新居入伙時,朋友也送來了一套茶具。就這樣,我的茶具數量慢慢的增加,但我也不以為意。有個朋友也送了我一個很藝術的壼,我也就收下了,然後把它們全擺放在一起。

茶具  直到有一天,幾個朋友到我家,看了我擺放的那些茶具,說:「原來你有收藏茶壼!」,我連忙說我沒有,都是親戚朋友送的。這時我回想一下,才明白為甚麼大家都送茶壼給我,因為他們都誤解了。原來我擺放的茶具讓他們都産生了誤會,他們都以為我是茶壼收藏者,所以他們陸續的送,這也可說是誤解所帶來的「收穫」。

  所以我要在這裡說明,我決無收藏茶壼的嗜好,大家別再送我了,我家也不大,放不下那麼多壼。如果你真的想送我一些東西,那就麻煩到本頁最上端的廣告點兩下,google會替你付錢的。但也可以告訴你,如果你想要用此計來收集茶壼或其它東西,這是個不錯的點子,反正會愈來愈多,當東西愈擺愈多時,大家會認定你是收藏家,會繼續送你,你會得到更多。但切記,別用這招來對付我。

三國笑話

話說三國時,劉備三顧茅廬,孔明提出啞對。
劉備和關羽有聞諸葛孔明經綸滿腹,都不敢應對。
張飛忍不住自告奮勇迎戰諸葛亮。
啞對就這樣展開...

一對
孔明先是用手指天,意指『上知天文』,
諸葛亮見張飛不慌不忙地往馬下一指,回以『下曉地理』;

再對
孔明右伸出一指,示以『一統天下』,
諸葛亮見張飛瞪大白眼使勁地伸出三指,
楞了一下,心想,脾氣毛躁的張飛尚知『三分鼎立』,統一又多了一分希望;

三對
孔明遂再伸出三指,以告知『三三歸漢』,
諸葛亮看張飛連忙伸出雙手回以九指,意味『九九化原』,心頭又想,猛張飛也讀過不少詩書吧!

四對
孔明最後在胸前劃一個大圓,意為『胸裝日月』,
諸葛亮見張飛露出滿意自信的笑臉往袖裡一指,對以『袖藏乾坤』。

諸葛孔明見張飛尚有此啞對功力,相當滿意,直稱:『張將軍不簡單。』

啞對已完,孔明和張飛相視而笑,而劉備關羽卻丈二金剛摸不著頭緒。

事後劉備關羽兩人追問張飛,張飛津津有味的解釋說道:

他指著天,是說天上雪大,
我指地,是說地上路滑。

他伸出一指,問我們是不是初顧茅廬舍?
我伸三指是告訴他已經是三顧茅廬了!

他又伸三指,意思要我們留下來吃飯,共有三張餅,我連忙伸出九指,告訴他我們要九張餅才夠;

他在胸前劃圓圈,是說他家的餅很大,
我往袖裡一指,是說吃剩的要帶走!



1 則留言:

  1. Khai Suan 提到...

    出師表--諸葛亮

    前出師表
    臣亮言: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費依、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後施行,必得裨補闕漏,有所廣益。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之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穆,優劣得所也。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亮死節之臣也,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慮,恐付託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當獎帥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依、允等之任也。願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復之言,則責攸之、依、允等之咎,以彰其慢。陛下亦宜自謀,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泣,不知所云。


    後出師表
    先帝慮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故托臣以討賊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賊,才弱敵強也。然不伐賊,王業亦亡。惟坐而待亡,孰與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寢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並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顧王業不可偏安於蜀都,故冒危難以奉先帝之遺意。而議者謂為非計。今賊適疲於西,又務於東,兵法“乘勞”:此進趨之時也。謹陳其事如左:

    高帝明並日月,謀臣淵深,然涉險被創,危然後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謀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長策取勝,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劉繇、王朗,各據州郡,論安言計,動引聖人,群疑滿腹,眾難塞胸;今歲不戰,明年不征,使孫策坐大,遂並江東:此臣之未解二也。曹操智計,殊絕於人,其用兵也,仿怫孫、吳,然困於南陽,險於烏巢,危於祁連,逼於黎陽,幾敗北山,殆死潼關,然後偽定一時耳;況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圖之,委任夏侯而夏侯敗亡,先帝每稱操為能,猶有此失;況臣弩下,何能必勝:此臣之未解四也。自臣到漢中,中間期年耳,然喪趙雲、陽群、馬玉、閻芝、丁立、白壽、劉合、鄧銅等,及驅長屯將七十余人,突將無前,叢叟、青羌,散騎武騎一千余人,此皆數十年之內,所糾合四方之精銳,非一州之所有;若複數年,則損三分之二也。──當何以圖敵:此臣之未解五也。今民窮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則住與行,勞費正等;而不及今圖之,欲以一州之地,與賊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

    夫難平者,事也。昔先帝敗軍於楚,當此時,曹操拊手,謂天下已定。──然後先帝東連吳、越,西取巴、蜀,舉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計,而漢事將成也。 ──然後吳更違盟,關羽毀敗,秭歸蹉跌,曹丕稱帝:凡事如是,難可逆見。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至於成敗利鈍,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張貼留言

各位鄉親,
因為您的電腦不穩定、網絡也不大穩定、伺服器不懂穩不穩定,所以建議您寫了長篇大論之後,先copy & paste在您的Notepad中,才按下「張貼意見」。因本站珍惜您的意見才有此忠告。皆因事有前例,友人長篇大論欲「泼」之時,電腦死機(俗稱「腦死」),他「幹」個不休。來電訴苦,我只聽到粗話,沒聽到留言內容。老夫子說:「真耐人尋味!」

 
版權所有 2013 天馬行空 + 妙想天開. Powered by Blogger Blogger Templates create by Deluxe Templates. WP by Masterp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