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27日 星期六

用環保的方式拜天公[轉載]

用環保的方式拜天公
2010-02-25 09:53

我丈夫是福建人,每年的年初八晚我們家都有拜天公。細數也拜了好些年了,剛開始拜的時候是一般的拜法,供品有雞、豬肉以及水果蔬菜糕點等(有些糕點是不能吃的,因為製造商在糕點裡放了許多添加物,讓糕點看起來色澤鮮艷)。後來,我們轉以素的供品來祭拜。

當然,除了這些供品,還有一個“天公座”和一些拜天公的神料,這天公座會連同神料一起燒掉的。

每次買神料的時候我都會跟經營神料店的老闆說要最簡單、份量最輕的,因為覺得燒太多對環境和空氣不好,而且我也覺得拜神最重要是誠心,而不是以焚燒多少的神料來衡量。

過年前,從報紙上獲悉中國某個寺廟為了要減碳而讓眾信徒以環保香來祭拜時,我心裡有了個想法:那就是今年我們家拜天公時是不焚燒任何的神料(當然,香燭和無煙香還是要的),也不拿些不能吃的糕點供品來祭祀,以免污染環境和製造垃圾。

我把這個想法告訴丈夫後他居然贊同。就這樣,今年我們家是以環保的方式來拜天公的,感覺真的棒極了。

第二天載孩子上學時,在路途上看到許多有拜天公的住家門前地上一大堆焚燒神料後的灰燼,還有和一些人以大量的水來沖洗地上灰燼時,我心裡面更加肯定我們家的做法是正確的。

現在的環境真的糟透極了,全球暖化效應讓人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中。許多傳統文化是不是也應該改進,以免環境繼續被污染,我知道經營神料的商家們多半痛恨我的建議,但如果有天當你有錢也不能好好的享用,或環境壞到有錢也沒用的話,給你賺到了全世界的錢又有甚麼意思呢?

星洲日報/溝通平台‧讀者:吳寶鳳‧2010.02.25


相關文章:新年爆竹和法治
     正負二度C
     環保減少耗電‧引進風力太陽能路



2010年2月25日 星期四

正負二度C

  「正負2度C.tw」±2℃ 台灣第一部記錄全球暖化影響的紀錄片。

  本片由陳文茜2009年9月開始籌拍本紀錄片,2010年2月22便舉行首映會。由幾米無償提供素材,廣告教父孫大偉先生率領偉太廣告團隊義務製作。

  共分成八個部份,請耐心看完。

















  更多資訊:加減2度C行動聯盟官方網站

  本站相關文章:談談生命觀




夢醒時分[轉載]

夢醒時分...
The moment when dream is awakened...

你是否和我一樣,發覺身邊的親戚和朋友,似乎少了許多。
I wonder you feel the same as me, all the sudden I realized friends and relatives around me seems to get less and less.

以往接近過年時,各種聚餐排得滿滿的,而今年,似乎沒聲沒息。
Those years when the New Year drew near, all sorts of gathering appointments almost completely filled the diaries, but this year seems so quiet.

即使是平常日子,電話少了,與大家見面也少了。
Even in nromal time, phone calls become less and less, face to face meet up also become much less.

也許,大家各忙各的;或者,目前流行“宅生活”,儘量避免出門。
Perhaps, everybody is busy with their own tihings, or perhaps, nowadays people prefer to stay in.

也不盡然如此。再想一想,很多老友和親戚,已經不在了。嗟!大吉利是,他們都還好好的,只是離開了馬來西亞。
However, it is not entirely like this, thinking further, actually old friends and relatives are not around any more. God bless, they are still alive and well, they just left the country, Malaysia.

去了中國大陸開工廠;王子不做工程師,移民到澳洲開小食檔;阿風離開本地大學,去香港做講師;青蛙去了台灣,開展事業第二春;還有的到了美國、英國,唔,還有去印尼的……。
They have gone to China to set factory; ah Wang quit his engineer job and migrated to Australia to set up his little food store business, ah Fong left the local University went to Hong Kong as a lecturer. 'Frog' went to Taiwan to pursue his second career life. Others went to Americia, England, even Indonesia...

起初,以為這只是個別現象,逐漸的,旁人也有同樣發現;原來,這不是個別現象,而是社會現象;這不是少數,而是相當大的數目。
At first, I thought these are individual cases, but gradually, people around me realized the same, these are not individual cases but a general symptoms of our society. they are not small numbers but the pretty big indeed.

外交部早前披露了一個數字,說明這個現象是多麼真實,多麼貼近。
Department of Foreign Affairs released the figures earlier, it confirmed the situation is real.

從去年3月到今年9月,已經有30萬大馬人移民他國;其中20萬人是今年1月到8月出走的數目。
From March 2008 thru September 2009, a total of 300,000 Malaysian migrated to other countries, among them 200,000 left between Jan - Aug 2009. (in 8 months)

累積下來,已經有超過200萬大馬人移民,接近今天印尼外勞在大馬的人口。
Cummulatively, there are 2 million Malaysian migrated, this figure is close to the number of Indonesian workers in Malaysia today.

不同的是,移居他國的大馬人,多是專業人士、中產階級。
The difference are, those migrated are mostly professional and middle class people.

他們有很多出走的理由,追求事業發展,為了孩子前途,尋找個人更大空間……,概括一句:對馬來西亞失望。
They have many reasons to leave: pursue career development, for the future of their children, in search of better life and environment... In one sentence, they lost hope of Malaysia.

50年前,大家說,馬來西亞真好,好過香港,甚至日本。
50 years ago people said: Malaysia is very good, better than Hong Kong and even Japan.

30年前,大家說,馬來西亞還不錯,比得上韓國、台灣(不提香港和日本了)。
30 years ago people said: Malaysia is not bad, comparable to S. Korea and Taiwan. (No mention of Hong Kong and Japan any more).

20年前,大家說,馬來西亞還可以,至少超越中國、泰國(不能和台、韓比了)。
20 years ago people said: Malaysia can do la, at least better than China and Thailand (Cannot compare with Taiwan and Korea lah)

10年前,大家說,馬來西亞再差,還不至於像越南、印尼(中國已是不同級別)。
10 years ago poeple said: No matter how bad Malaysia is, cannot be worse than Vietnam and Indonesia ko-ah. (China is already in a different category).

今日,越南和印尼的經濟成長率遙遙領先大馬,社會活力和知識發展也勝過一籌;距離愈來愈近了。
Today, the economic growth rate of Vietnam and Indonesia already far exceeded Malaysia, Social activity and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 is also better, the gap between us and them is closing up.

怕甚麼,還有菲律賓和柬埔寨、緬甸。
Why worry? there are still Philipines, Cambodia and Myanmar behind us.

但是,一位經濟學家最近到菲律賓考察之後,認為再過20年,大馬可以取代菲律賓,出口馬籍女傭到全世界了。
However, according to an economist who recently surveyed Phillipines, he think in 20 years' time, Malaysia can replace Phillipines to become the World exporter of Malaysian maids.

半個世紀以來,馬來西亞是在大宅院裡,用封建方式,分配祖宗家業,消耗社會資源,浪費和逼走人才;不談競爭力,忽略生產力,討厭績效制。
Over half the century, Malaysians live in the big old imperial housing complex, closed up and survive on properties left behind by the ancestor; continue to consume up social resources, wasteful, and drive away talents; they never talk about competitiveness, totally neglect productivity, and hate meritocracy.

亞洲金融風暴來襲時,大馬把門關起來,以為避過一劫,有人還自我陶醉,自以為是天才策略。
When Asia economic storm hit in 1997, Malaysia closed their doors, thinking we beautifully avoided a disaster, there even think of themselves as genius, being able to handle the situation so well.

然而,其它國家面對風暴,走出風暴,進行體質改革,跨步向前,登上另一個水平;大馬卻還在原地踏步。
However, just look at other countries in our neighbourhood, they stand up, face the storm, and walk out of the storm. They overhaul the system, improve the processes and march forward, they moved up to a new level. And Malaysia, still walking on the spot.

馬來西亞,該醒一醒了。
Dear Malaysia, it's time to wake up! We are very very late now!


世界各地的大馬精英……
新加坡

衛生部長許文遠、凱發集團總裁林愛蓮、捷星航空總裁莊碧蓮、國會議員李美花、國會議員伍碧虹、演員李銘順

香港

企業家郭鶴年、企業家莊寶、大律師清洪、政治學者鄭赤琰、政治學者黃枝連、惠理基金創辦人謝清海、前衛生福利局長楊永強、作家溫瑞安、作家方娥真、影星楊紫瓊、演藝經紀人陳自強、藝人朱咪咪、演員李心潔、舞蹈家王榮祿、聲樂家柯大衛、香港中樂團助理指揮周熙杰、浸會大學中文系副教授林幸謙、科技大學助理教授陳允中、生物科技(美學)專家林日陞、金融界賴安洲、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法光法師、香港羅漢寺住持演慈法師、前足球員仇志強

台灣

南山人壽前董事長郭文德、群聯電子董事長潘健成、導演蔡明亮、優人神鼓音樂總監黃誌群、學者、作家陳慧樺、宗教學者曾慶豹、歷史學者賴瑞和、作家李永平、作家張貴興、作家黃錦樹、作家陳大為、作家鍾怡雯、早安財經發行人沈雲驄、歌手光良、歌手品冠、歌手梁靜茹、音樂人戴佩妮、歌手曹格、藝人張棟樑、歌手符瓊音

英國

鞋子設計師周仰傑(Jimmy Choo)、作家歐大旭(Tash Aw)

加拿大

生化信息學專家林華安、Plurk(噗浪)創辦人雲惟彬(Alvin Woon)

澳洲

歷史學者楊進發、插畫家陳勇志(Shuan Tan)

中國大陸

摩托羅拉中國前董事長賴炳榮、中國銀監會首席顧問、香港證監會前主席沈聯濤、企業家古潤金、企業家蕭友、音樂人巫啟賢、音樂人柯以敏、媒體學者胡祿豐

(此為部分名單,排名不分先後)
轉載自:
亞洲週刊2010年2月14日號




親屬稱呼

  昨天去幫衬一個當小販的姑姑,巧遇另一個姑姑的兒子,我的表弟,他帶了女兒,我們認真研究了半天,他女兒應該稱呼我甚麼。

  稱呼這件事,本來我跟他之間沒有太大的問題。問題是當他生了女兒,或是我也有女兒,或將來我孩子又有孩子,就會有這種小困惑。

  以下就是我後來在網上發現的東西,這個親屬稱呼表,在農曆新年、婚禮敬酒時很重要。

[跟自己的關係]
[稱呼]
[自稱]


長輩


父親的祖父 父親的祖母
曾祖父 曾祖母
曾孫、曾孫女

父親的父親 父親的母親
祖父(爷爷) 祖母(奶奶)
孫 孫女

母親的父親 母親的母親
外祖父(外公)外祖母(外婆)
外孫 外孫女

父親 母親
父親(爸爸)母親(妈妈)
兒 女兒

祖父的哥哥 祖父的嫂嫂
伯祖父(伯公) 伯祖母(姆婆)
侄孫 侄孫女

祖父的弟弟 祖父的弟婦
叔祖父(叔公)叔祖母(婶婆)
侄孫 侄孫女

祖父的姐夫、妹夫 祖父的姐姐、妹妹
姑祖父(姑公) 姑祖母(姑婆)
内侄孫(侄孫) 内侄孫女(侄孫女)

祖母的哥哥、弟弟 祖母的嫂嫂、弟婦
舅祖父(舅公) 舅祖母(妗婆)
外甥孫 外甥孫女

祖母的姐夫、妹夫 祖母的姐姐、妹妹
姨祖父(姨公) 姨祖母(姨婆)
姨甥孫 姨甥孫女

父親的哥哥、父親的嫂嫂
伯父(伯伯)、伯母
侄、侄女

父親的姐夫、妹夫 父親的姐姐、妹妹
姑父(姑丈、姑夫)姑母(姑妈、姑姑)
内侄(侄) 内侄女(侄女)

父親的表兄 父親的表嫂
表伯父(表伯) 表伯母
表侄 表侄女

父親的表弟 父親的表弟婦
表叔父(表叔) 表叔母(表婶)
表侄 表侄女

父親的表姐夫、表妹夫 父親的表姐、表妹
表姑父(表姑丈) 表姑母(表姑)
表内侄(表侄) 表内侄女(表侄女)

母親的哥哥、弟弟 母親的嫂嫂、弟婦
舅父(舅舅) 舅母(舅妈、妗)
外甥(甥) 外甥女(甥女)

丈夫的祖父 丈夫的祖母
祖翁(爷爷) 祖姑(奶奶)
孫媳婦(孫媳)

丈夫的外祖父 丈夫的外祖母
外祖父 外祖母
外孫媳婦(外孫媳)

丈夫的父親 丈夫的母親
公公(爸爸)婆婆(妈妈)
媳婦(兒媳)

丈夫的伯父 丈夫的伯母
伯父(伯伯) 伯母
侄媳婦(侄媳)

丈夫的叔父 丈夫的叔母
叔父(叔叔) 叔母(婶母、婶婶)
侄媳婦(侄媳)

丈夫的姑父 丈夫的姑母
姑父(姑丈、姑夫) 姑母(妈妈、姑姑)
内侄媳婦(内侄媳) 或 侄媳婦(侄媳)

丈夫的舅父 丈夫的舅母
舅父(舅舅) 舅母(妗)
外甥媳婦(甥媳)

丈夫的姨父 丈夫的姨母
姨父(姨丈、姨夫) 姨母(姨妈、姨姨)
姨甥媳婦(甥媳)

妻子的祖父 妻子的祖母
岳祖父 岳祖母
孫女婿(孫婿)

妻子的父親 妻子的母親
岳父(丈人、爸爸) 岳母(丈母、妈妈)
女婿(婿)

妻子的伯父 妻子的伯母
岳伯父 岳伯母
侄女婿(侄婿)

妻子的叔父 妻子的叔母
岳叔父 岳叔母
侄女婿(侄婿)

妻子的姑父 妻子的姑母
姑父(姑丈、姑夫) 姑母(姑妈、姑姑)
内侄女婿(内侄婿) 或 侄女婿(侄婿)

妻子的舅父 妻子的舅母
舅父(舅舅) 舅母(妗)
外甥女婿(甥女婿)

妻子的姨父 妻子的姨母
姨父(姨丈、姨夫)姨母(姨妈、姨姨)
姨甥女婿(甥女婿)

同輩


丈夫 妻子
妻(或直呼名字)夫(或直呼名字)
夫(或直呼名字)妻子(或直呼名字)

哥哥 嫂嫂
哥哥(兄)嫂嫂(嫂)
弟 妹

弟弟 弟婦
弟弟(弟或直呼名字) 弟婦
兄 姐(或直呼名字)

姐夫 姐姐
姐夫(姐丈) 姐姐(姐)
内弟(弟或直呼名字)

妹夫 妹妹
妹夫(妹丈或直呼名字) 妹妹(妹或直呼名字)
内兄(兄或直呼名字)

姑、舅、姨的兒子 姑、舅、姨的媳婦
表兄或表弟 表嫂或表弟婦
表弟、表妹 表兄、表姐

姑、舅、姨的女婿 姑、舅、姨的女兒
表姐夫或表妹夫 表姐或表妹
表弟、表妹 表兄、表姐

表伯、表叔、表姑、表舅、表姨的兒子 表伯、表叔、表姑、表舅、表姨的媳婦
表兄或表弟 表嫂或表弟婦
表弟、表妹 表兄、表姐

丈夫的哥哥 丈夫的嫂嫂
哥哥 嫂嫂
弟婦

丈夫的弟弟 丈夫的弟婦
弟弟 弟婦
嫂(或直呼名字)

丈夫的姐夫 丈夫的姐姐
姐夫 姐姐
内弟婦(弟婦)

丈夫的妹夫 丈夫的妹妹
妹夫 妹妹
内嫂(嫂或直呼名字)

丈夫的表兄 丈夫的表嫂
表兄 表嫂
表弟婦

丈夫的表弟 丈夫的表弟婦
表弟 表弟婦
表嫂(或直呼名字)

丈夫的表姐夫 丈夫的表姐
表姐夫 表姐
表弟婦

丈夫的表妹夫 丈夫的表妹
表妹夫 表妹
表嫂(或直呼名字)

妻子的哥哥 妻子的嫂嫂
内兄(兄) 内嫂(嫂)

妹夫


妻子的弟弟 妻子的弟婦
内弟(弟) 内弟婦(弟婦)
姐夫(或直呼名字)

妻子的姐夫 妻子的姐姐
襟兄(兄) 内姐(姐)
襟弟、弟、妹夫

妻子的妹夫 妻子的妹妹
襟弟(弟) 内妹(妹)
襟兄(兄或直呼名字)

姐夫


妻子的表兄 妻子的表嫂
表兄 表嫂
表姐夫

妻子的表弟 妻子的表弟婦
表弟 表弟婦
表姐夫(或直呼名字)

妻子的表姐夫 妻子的表姐
表姐夫 表姐
表妹夫

妻子的表妹夫 妻子的表妹
表妹夫 表妹
表姐夫(或直呼名字)


  相關文章:無端端跟一百個人發生關係



2010年2月23日 星期二

關於那艘不能潛水的艇

  馬來西亞購買的潛水艇,從一開頭就是個神話,因為購買時神不知、鬼不覺,後來它不止有鬼,還很神奇。它涉及了一個馬來西亞、兩艘潛艇、三人晚餐、幾個高官和不少傭金,很適合百姓茶餘飯後的閒話家常、口沫横飛。(總之好過談馬華)

  同事曾經問我一題思考題,我答不出來,他說:「你懂為甚麼我們要買兩艘而不是一艘?」。當我還在從「戰略」和「軍火」的方向去思考時,他把答案說出來:「第二艘其實是第一艘的spare part。因為要分開買很麻煩,所以一次買全套,既方便又有優惠。」我想了一想,他的說法完全符合國情。

  現在貨到了,也不懂是我們帳目沒有搞定,像「大馬眼」的下場那樣,還是因為有蒙古女鬼陰魂作祟,潛艇竟然不能潛下水,朋友說應改名叫「遊艇」。

  然後我們的高官又有話說,潛水艇一開始不能潛水,是很平常的。我心想,車子一開始不能動,會不會也很平常?我又想,會不會是無關潛不潛,而是因為我們的中間人傭金抽太高,對方把GPS拔掉或是少給一顆螺絲。

  最近這段期間,那些高官一定要想法子要讓那隻遊艇變成潛艇。其實我要溫馨提醒一下的是,潛下去還是其次(反正都遲了,也不差那幾天!),重要的是下海之後還能浮上來。(畢竟人命關天)

  以前前首相常搞挂嘴邊的那句話:「我們有一流的建設,卻只有三流的維護[注1]」,我還真為那些「海軍」直冒冷汗,不懂會不會像屈原一樣,下去之後就。。。


注1:其實三流的維護,是過獎了。到底有幾流,大家心中有數。
p/s:如果國陣部突然覺得我的說法很對,又沒有把握潛艇一定浮得上來,那麼我有個土方,可以用繩索綁住潛艇。。。

  相關文章:終於國防部出事了


2010年2月22日 星期一

新年爆竹和法治

  一般來說,如果隔壁家看電視或開音響太聲,尤其在入晚之後,周圍鄰居必受干擾。如果只是畫面,不論對方的電視是32吋或46吋,甚至在看色情電影,也與他人無關。可是聲音能能越牆傳播,他人就會受到干擾。

  爆竹又何嘗不是呢?如果說是觀賞性質的煙花,只要別人不看,也不會對他們造成妨礙。可是目前坊間的爆竹純屬讓你體驗二次大戰被炮轟的立體經驗,絕對造成許多人的不便。好在國人脾氣好,又想一年才那麼幾次也就算了,才沒造成衝突。

  雖說馬來西亞是個多元種族、多元文化國家,其實大家心裡有數,馬來人過節慶,多數華人也只是當公共假期而已,華人過節慶馬來人也就乘機休假,有多少人真在為「他人」歡慶呢?

  既然如此,那麼大家是否更應該注重他人的感受?這是國人最不重視的一環,全靠他人的容忍,才能免於一切的衝突。須知當一家在進行轟炸時,周圍的鄰居不是人人都在「普天同慶」,還有很多人隔天要上班,更何況不同的家庭裡有老人、小孩或病人,需要休息。

  可以想像的是其它民族必也受不了,尤其近幾年的煙花火力愈來愈猛。可是,到了別人過節時,自己卻又受不了無謂的干擾。然後以此禮尚往來,寃寃相爆。然後其它人只然靠著「容忍」以免發生糾紛,怕糾紛又升級成種族宗教衝突。(馬來西亞的任何問題最後都可以「升級」成種族宗教課題,因為大家不「理論」,只靠狡辯和心情。)

  馬來西亞這個國家特別的地方,是當大家都知道燃放鞭炮是犯法時,可是民間確視法律如白紙。更神奇的並不是「有人」放炮,而是一大團人在放炮,也可以輕易的買到爆竹。

  奇就奇在好像沒有執法人員,而且那麼「大量」的爆竹能公然售賣或進口,我國的執法單位和關稅局的KPI實在可疑。

  當然許多人會覺得一年一次,沒有鞭炮就沒有氣氛。但是法律如果被視若無物,人民集體犯罪,那麼這樣的國家必定容易失控,因為犯者不覺得羞耻,旁者不以此為錯誤。最終隨處泊車、妨礙他人、夜間大呼小叫全都只能靠旁人忍氣呑聲,最終社會混亂是個必然。

  所以我們常見車禍發生時,雙方都找來一群朋友,然後就靠著爭執和口角解決,因為大家目無法紀,凡事不以條例(理)做依據,而以對方的性別、種族、宗教來斷定誰是誰非。這樣的社會,就是最沒有保障的社會。

  本文相關討論:吉安考古地帶

  農曆新年相關文章:
  一)那段毒日頭下的甜美往事

  本站其它文章:
  法律vs電話簿
  東西文化差異



2010年2月21日 星期日

電台節目預告

[電台節目預告]友人漫遊話題──網父網母的新年“辛”聲。

新年賀語,見面時說,短訊傳送,但為人父母者,新年真的會很快樂嗎?

Ai FM《友人漫遊》節目談“攻擊罰財,辛粘快熱...網父網母的新年“辛”聲。”

你可以透過電台收聽,然后到主播吉安的facebook留言討論,或者你也可以到部落格聯播陣線的Facebook分享自己的意見。

日期:22/02/2010 星期一
時間:9pm
部落客:文鋒起吾天馬行空+妙想天開

歡迎調頻收聽或傳短訊分享。
发短讯方式:
键入AIFM<空一格>文字讯息,然后发送至32728

此外,你可以把你的看法,發表在你的部落格,或到主播的部落格和部落客嘉賓的部落格去發表你的感想,你也可以在此留言討論。

ai fm电台频率

* 彭亨州 (FM106.7)
* 关丹 (FM106.1)
* 太平 (FM106.1)
* 哥打巴鲁 (FM105.7)
* 槟城 (101.3)
* 吉打 (FM101.3)
* 玻璃市 (FM101.3)
* 柔佛 (FM100.4)
* 马六甲 (FM100.4)
* 山打根 (FM95.1)
* 怡保/霹雳 (FM92.1)
* 亚庇 (FM91.9)
* 吉兰丹 (FM91.6)
* 古晋 (FM90.7)
* 瓜拉登嘉楼 (FM90.5)
* 雪兰莪 (FM89.3)
* 森美兰 (FM89.7)
* 吉隆坡 (FM89.3)


2010年2月20日 星期六

示威還是失威?

  無怪乎教育部長說要停止英語教數理,有它一定的道理。他是擔心洋鬼看了我們的英文,反而以為自己的英文不比我們好。

  看來布條做得很匆忙,連用Microsoft Word的Spell Checker檢查的時間都沒有。



  還以為怎麼澳洲人沒有反應,原來他們是「看無」。

圖片來源:Bantah Australia: Yang lucu dan memalukan dalam demo penyokong gerombolan! ;)


麻坡關聖宮

  在youtube裡,找到麻坡關聖宮有A隊到E隊的比賽和表演錄影,征戰世界各地,這是馬來西亞人的驕傲。

  以下那個都是關聖宮的表演,第一個的二分鐘十五秒時,錄音說:「嚟啦!嚟啦!」的就是「漂移」動作。





  在網絡上,也看到麻坡關聖宮以外的其他表演。以下的佛山獅,而且是張飛獅的表演,佛山獅也有不少的支持者。它的動作比跟黄飛鴻電影裡的很接近了。

  (注:關聖宮是鶴山獅)



2010年2月18日 星期四

清靜的新年

  新年去了這裡,時間過得很慢的地方。

  睡覺沒有風扇、沒有冷氣、沒有電視、沒有冰箱、沒有電腦,非常清靜。

Fraser's Hill
Fraser's Hill
Fraser's Hill
Fraser's Hill
Fraser's Hill
Fraser's Hill
福隆港小學

本站相關文章:另一種生活方式


2010年2月13日 星期六

新年快樂,萬事如意

  祝大家新年快樂,萬事如意,闔家平安。

  以下網上找來的興華中學醒獅團的照片,





  舊曲重播:那段毒日頭下的甜美往事



2010年2月4日 星期四

Bukit Kepong

  一套我小學時很喜歡看,也看過很多次的電影,叫「甲洞山坡」Bukit Kepong,不過現在看不下去了。



http://www.youtube.com/results?search_query=Bukit+Kepong+%281981%29+Part&search_type=



2010年2月1日 星期一

談談生命觀

  人生觀的問題大家談得多了,不過這問題太廣,很多時候只是東拉西扯。至於生命觀,就談談我們身邊的人,對於生死的看法。

  朋友的雙親都得過癌症,迫使他也看了不少中醫相關的書籍。所以他也開使慢慢懂得研究身體的機能與運作,然後也開始多吃素食和運動。

  當然從中他也懂得何謂高蛋白食物,所以他說,當他在酒樓飯館看見別人哈哈大笑,滿桌的魚蝦蟹時,他心想這些人在集體慢性自殺,竟然還那麼開心!

  我告訴他說,如果人人都過得像和尚一樣,我想很多人寧願去死,也不想活得太久。然後他說,其實偶爾還是要去光顧一下垃圾食物,不然日子也不好過的。

  這也是為甚麼許多人病情一好轉,又開始口不擇食了。

  談起死亡,另一個朋友說,其實人們並不怕死,怕的只是死前的「痛」,痛得半死不死才是最慘的。

  前陣子有電影2012,後來又看了朋友借我的一套電影叫"Knowing",都是以世界末日做主題。老婆看了說,世界末日大家死得真慘,她說最好買一些安眠藥收著,以備不時之需,因為不想見到人間慘劇。

  我說,如果你吃死了,末日沒有到來,只是「純屬謠言」呢?那新聞出來後,你就成了傻瓜一名。

  又想,如果吃了的是山寨的安眠藥,別人都在末日死去,你卻死不去,到時世界上只剩你一個人,那才是末日!

  其實,人類要在世界上消失,真的很容易,一個機緣,或是一個人造的孽,人類就可以隨時消失了。

  如果太陽火焰突然噴遠一點;如果生態鏈失恆(據說現在很多密蜂大量死亡,因為找不到花蜜,找不著的原因是因為天生的探測器被地球的無線網絡干擾),一種接一種的動植物消失;或是人類的藥物原本要取自某植物的,該植物已滅絕;或是外太空的隕石;或是無藥之症在人口稠密處高速擴散;加上移動人口過多能瞬間傳播。

  即使小小的動亂,人類又有誰能保證大多數人的安危?混亂的世界是看誰的拳頭硬。

  所以我說,人類要消失,太容易了。但是我們也不可能天天去想這事,何必杞人憂天呢!到來了沒法躲,沒來的話想也是白想。



 
版權所有 2013 天馬行空 + 妙想天開. Powered by Blogger Blogger Templates create by Deluxe Templates. WP by Masterplan